百年更迭,彈指之間,但其中先輩之付出并不是三言兩語就可概括。我們是幸福的、幸運的,我們站在了先輩的肩膀上才有今天的成就。而今,接力棒已交到你我手中,新時代的我們捫心自問:“同先輩比,我們身上少了什么?同先輩比,我們身上多了什么?同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期望和時代與企業發展要求比,我們還需要充實什么?”
同先輩比,我們的生活條件更加優越,工作環境更加舒適。核電老前輩最初建設核電站時面對的是一片荒蕪的場景,周邊的交通、生活條件很差,5、6個小時的進城路,沒有空調的三人間,而現在的我們則享受著四通八達的交通和豐富多彩的生活;由于計算機資源緊缺,老一輩科學家在進行科研計算時,很多都要靠手算、珠算,而現在的我們能夠實現人手一臺辦公電腦,公司還采購各種先進設備幫助我們開展工作,硬件設施大大改善。身處新時代,我們還有著年輕人的朝氣和活力,思維活躍,眼界開闊,有更好的學習條件和學習平臺,幫助我們提升技能,比如互聯網上的海量資源、各種技能競賽等等,這些都是值得我們驕傲的,更是我們需要珍惜的。
然而,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,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艱巨任務,我們肩上的責任重大,對我們的能力要求也更高。同先輩比,我們少了那種面對困難時的“犟勁”和“闖勁”?!皟蓮椧恍恰惫讉優榱藢崿F強國夢想,扎根西北大沙漠二三十年,刻苦鉆研尖端科技,獻了青春獻終身,獻了終身獻子孫。還有自愿辭去省委書記一職,投身核電事業的王全國,為中廣核建設殫精竭慮、作風清廉,從不領規定的董事長“車馬費”,不拿核電工資,不要核電住房,與秘書、司機一樣只領5元一天的出差補貼,堅持住簡陋的核電賓館,歷盡千辛萬苦推動大亞灣核電站建成投產。我們中的很多青年同志走上工作崗位,也都曾懷著壯懷激烈的理想和造福家國的情懷,但隨著時間的流逝,當初的斗志也被慢慢消磨?!疤善健?、“佛系”思想屢見不鮮,部分青年不愿忍受現場工作的辛苦,不愿鉆研技術問題,只盯著崗位、薪資福利、食堂飯菜,只考慮公司能為他提供什么,不考慮自己能為公司貢獻什么。更有甚者缺乏抵御外界誘惑的定力,放縱自我,有的甚至沉溺于網絡賭博,讓人扼腕嘆息。
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對廣大青年提出殷切期望:“爭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,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洪流中踔厲奮發、勇毅前進?!蓖暯娇倳泴π聲r代中國青年的期望和時代與企業發展要求比,我們還需要堅守初心、腳踏實地、開拓創新、砥礪前行。作為一名核電從業者,保障機組安全高效運行是我們時常掛在嘴邊的話。在我看來,這就需要我們立足本職工作,直擊現場“痛點”,積極探索新工藝、新方法、新設備,不斷提升安全性和經濟性。
射線探傷的安全問題曾是陽核之痛,后來我們調研引進相控陣技術,從源頭消除輻射風險,現已在常規島全面推廣應用;GPV/GRE小支管頻繁斷裂問題曾是陽核之難,后來我們創新應用門式管卡、焊接優化、激光測振等新技術,創立并實施分級管理體系,徹底解決該問題;現在,我們正在推行超聲波診斷熱力系統閥門泄漏、主控室碘吸附器泄漏率試驗替代放射性甲基碘試驗等一大批新技術。消除痛點、解決難點、發掘創新點,這些無不體現出陽核青年直面困難的勇氣和開拓創新的銳氣。創新引領未來,類似的新技術我們應該更想做、更敢做、更多做。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。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,接力棒已經交到我們手中,我們一定要在與先輩的思想“連線”中觸及靈魂、找到差距、提升自我。奮斗的青春最美麗,我們一定要與先輩比奮斗、比擔當、比奉獻,不負青春,不負韶華,為陽核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。